在启东市检察院的办公大楼里,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他貌不惊人,但目光敏锐,善于鉴定物证发现新的案件线索;他热爱检察事业,用满腔热血和不悔的追求,铸就了对法律的忠诚。他就是该院技术科科长陈荣。
脱下“军人绿” 换上“检察蓝”
陈荣于1985年在部队服役,每每谈起那段峥嵘岁月,他都回味无穷,虽然当兵很苦,但他在部队里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获过三次三等功以及军区学雷锋标兵。2001年,陈荣转业至启东市人民检察院,在公诉科一干就是十年。一开始他还是一名书记员,但是他勤学苦干、踏实敬业,第二年就被单位评为“优秀书记员”。
他在部队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技术应用的知识,曾经被评为优秀技术保障人员和技术革新能手。没想到,来了检察院以后,他学到的知识也有了用武之地,在单位里凡是技术上的难题,他都能解决,这可让身边的同事敬佩不已。从2007年10月起,他凭借着出色的业务水平,检察院便委任他兼办公室副主任的职务,直到2011年,随着检察技术在办案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院里又任命他为检察技术科科长。
记不清有多少个通宵,他在机房维护设备。记得有一次,由于系统升级,全院网络出现故障,有好几个案子眼看就要到期,陈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整个晚上都在机房忙碌,一项一项排除故障,直到早上六点,大家收到他发来的信息:“故障已排除,网络恢复正常!”我们才知道他又一夜未合眼。
陈荣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日常:“排除各类软硬件故障、全院大范围升级系统补丁、检修服务器、视频会议系统联调……”每当同事们劝他休息一下时,他总是笑着说:“没事儿!”
“小学生心态”锤炼“精湛技术”
如今,随着“科技强检”、“智慧检务”发展的推进,检察院不断加大对技术硬件、软件设施的投入。光是日常需要维护的电子卷宗管理系统、电子档案服务系统、AJ2013案件统计管理系统平台就有7个。他敏锐地意识到信息技术将是检察技术发展的又一个主阵地,凭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钻研精神,他搜索大量的相关文献,走访检察技术博览会,同时密切关注其他有经验的兄弟单位,向他们讨教经验,及时向领导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为了方便干警在内网上工作、学习,陈荣除了及时留意更新内网信息外,还深入挖掘检察内网资源,设置内网邮箱、“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文书”等友情链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陈荣主动挑起了摄影录像的重任。他一边翻着一本说明书念念有词,一边拿着相机、摄影机拍个不停。为练好手持摄像机的稳定性,他常常手端一台摄像机一站就是老半天,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他的摄录技术得到了迅速提升,在构图、用光、调节技巧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会了拍摄,空余时间,他居然研究起了photoshop,一碰到院里的年轻人,他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问东问西的,还会随身拿个本子做笔记。
面对与时俱进的技术发展,他不仅养成了刻苦学习的习惯,也形成了终身发展的学习观念。陈荣常说:“只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用一种小学生心态,不懂就问,就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才能始终不落伍,走在检察技术的前沿。”
“敏锐法眼”守护“办案质量”
2014年,正义网报道了陈荣的故事,这位技术科长首次以鉴定人的身份出庭。在法庭上,面对被告人辩护律师对鉴定意见的犀利发问,他不卑不亢:“本人具有司法鉴定资格,该资格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随后,陈荣用专业的角度对鉴定意见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让在场听审的人民陪审员啧啧称叹,最终他所出具的鉴定意见成为案件定罪量刑的关键所在。“从幕后走出来,不但切实有效地监督了鉴定人的鉴定程序和鉴定内容,而且对于提高办案质量和庭审质量,也是一个很好的举措。”陈荣深有体会。
2019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联合报道了《江苏启东:一份笔迹鉴定让犯罪嫌疑人现原形》,讲述了陈荣通过技术鉴定助力疑难案件的故事。2019年春节前夕,公安机关向启东市人民检察院移送了一起特殊的危险驾驶案。2013年,该案的犯罪嫌疑人无证醉驾后冒用双胞胎弟弟身份信息,被发现后开始潜逃。经过6年的网上追逃,回乡过年的嫌疑人被抓捕归案。为了防止嫌疑人再次脱逃,公安机关在对他刑事拘留的同 时,直接将该案移送至检察院审查起诉,这意味着必须在7天拘留期内提起公诉。正值农历新年,陈荣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通过一份笔迹鉴定,证明当时那份“呼气检查和抽血检验时的签名”系嫌疑人书写而成,用不到7天的时间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在实际的办案过程中,除了通过技术手段辅助办案的同步录音录像、现场勘验之外,司法鉴定是检察技术工作的传统核心任务,也是顺应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严守防范冤假错案底线的重要环节。检察技术在固定证据、审查事实、突破案件中的发挥着特殊作用,检察院不仅要自己出具鉴定结论,更重要的是审查其他部门鉴定是否正确、是否科学。
2019年元旦期间,他为了协助启东市监察委员会办案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从四百多册会计凭证中甄别出犯罪嫌疑人采用模仿多名签名的手法骗取公款近200万元的会计帐页120余份,并出具了63份鉴定书,为该案的突破起了关键性作用。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陈荣在看似平凡而细碎的工作中细细打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了启东检察事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启东检察的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一辈子的检察事业,一辈子的工匠精神,他没有豪言壮语,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检察官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忠诚。